原文鏈接:《歸屬》
走了很多地方,最終還是覺得家鄉最溫暖。
家鄉座落在南方一個沒名的小鄉村,村前是海港,村后是小山。海港在我小時候遇到臺風的時候會有載貨的船只來靠岸避風,而現在則把海港開發成了不能避風的小小港,所以連小船只都很少見了;而小山則是很小很小的山,沒什么海拔可言。我家的田地也種在山上,但山上有一片很原始的松樹林,歷史有多久,我沒有考察到。而家鄉的村口的那片鹽田,現在由于改革的需要,早在十幾年前就把那片鹽田改成了養蝦的池塘,到現在這些蝦池也廢了,一片荒廢了。不過即使這樣,童年的記憶還是抹不掉的。經?;貞浶r候上學從這片鹽田走過,放學的時候去后山放牛,拾柴。
家鄉現在有點融入現代化了。水泥路直達到村中,村里四通八達的水泥路也在去年年底全部完工。村的南邊新建一條重要的交通要道,直通鄰市。東邊是政府新規劃的文教區,西邊有一片五百多前的原始森林,在北邊則是一家戲曲學校。這里每天都在發生新變化。我經常是一個月或半年回去一趟,每一次都能感受到或大或小的變化。常常騎著車子迎著風遐想著,任思緒亂飛。
生活在緊張的都市里,每分每秒必爭,一回到家鄉,就變得懶散起來了。帶著女兒去學走田埂路,去田地里幫忙,偶爾還牽著老爸養的那只黃牛去山上放一放,重溫兒時的快樂時光,也讓女兒體會農村小孩的生活。偶爾也和女兒在山間里,在林間小道里嬉戲。鄉村的早上總是很安靜,一睜開眼就能聽到小鳥清脆的叫聲,還有公雞的鳴叫聲,小牛犢叫媽媽的聲音,賣早點、賣雜貨的聲音。一清早,四面八方的聲音匯聚成了一曲無名的演奏曲,催著大家快點起床干活了。一成不變的早上,直到現在,也沒有改變。通常在八點之前,村民們基本上都下地干活了,而我卻還在睡夢中不愿意醒來。小時候是不懂啥滋味,每天都是起得特別早,總在在五點左右就起床了,除了幫忙做飯,便是背書。
聽慣了城市吵雜聲,突然再回到靜謐的鄉村里,有點世外桃園的感覺。不再有車水馬龍的聲音,不再有呼呼的機器聲,有的只是很響亮的雞叫聲,生活來了個大轉彎。偶爾放松了心情,就回家鄉一趟,仿佛走了一段長遠的路程后回到家里溫暖的窩。心總得有歸屬感,情總得要綻放著。帶著無限的歡喜回到家鄉,回到了快樂的從前……
回憶著,快樂著,想像著,微笑著……
原來,家是回憶最多最不能忘的港灣!
(文/dongsun)
責任編輯: 華瀟穎、賴旭華、晏鳳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