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鏈接:《印象燕窩》
燕窩給予我最初的印象來自影視中的畫面,深宅大院里,丫環兩手托個盤子,腳步匆匆,過了回廊過了廳堂過門檻來到太太屋里,而后一雙紅瑪瑙綠翡翠細膩的手捏著湯匙慢慢地攪著碗盅,碗盅熱氣裊裊。還有一個畫面是電視里的廣告鏡頭,帶著帽子口罩的洗燕師拿著鑷子在燕窩與盛水的碗中飛快地戳著夾著,水中黑色的羽毛或別的雜質或浮或沉。
我自己第一次吃燕窩是在很多年前朋友的朋友開的酒店里,盛在嵌著金邊骨瓷碗盅里,揭開蓋,熱氣上來,碗盅里的燕窩晶瑩剔透,上面幾粒紅艷枸杞,湯匙轉一下,一絲絲的像是煮過頭粉絲,等不燙了,舀到嘴里,舌尖轉過,口感軟糯Q彈爽滑,但好像還沒得及細細咂味便順著喉嚨滑下。朋友問我如何?我說畢竟是燕窩,不能像口渴時喝礦泉水一口氣半瓶,花看半開,酒飲微醺,這樣最好。燕窩是廣東師傅做的,和朋友到后廚,我看到浸泡在不銹鋼桶中燕窩,看去絲絲綹綹,像是耙成絲的石花。廣東師傅介紹說吃燕窩是需要提前講的,不同的燕窩泡發的時間不一樣。
燕窩的保質期多久,不知。有一年春節,我回母親家,收拾屋子,整理柜子,扔掉一些瓶瓶罐罐,年后回廈門,有天給母親打電話,她很生氣跟我說我把她印尼姨母給的燕窩給扔了。我說,印尼姨母不是幾年前回來嗎?給的燕窩早過保質期了。我母親說裝在玻璃瓶里密封好好的哪能壞掉。我卻怎么也想不想,我扔掉的一堆瓶子中哪個瓶子裝著燕窩。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前年,鄉下本家長輩往生,古老的祖厝厝內厝外擺了十來桌,覆著塑料膜桌上擺的是一次性餐具,鄉下人辦酒不含糊,前面上的龍蝦鮑魚海參……,我不驚訝,最后是一道甜點,一人一瓶裝在玻璃瓶中的溫熱燕窩,卻叫我驚訝了,酒桌間人頭攢動,大人喊,小孩跑,與我印象中深宅大院里一身珠翠的太太、小姐輕啟朱唇抿上一口燕窩相去甚遠。后面聽本家親人講街上做燕窩的知道誰家婚喪嫁娶生孩子滿月要辦酒就找誰預定。聽完只能說,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沒有什么是亙古不變的。
采風御森燕這天下雨,可能是入冬后最大的一場雨。海灣公園站下車,一輛輛濕淋淋的車子疾馳而過,路面雨水飛濺。時間還早,想著雨小點過去,在車站上站了一會,才按著手機導航方向走。
因為雨天,露臺不能去;因為是沿街的店面,空間跟以往采風去的工廠園去不同,活動人員分成兩撥。聽介紹知道:燕窩水溶性蛋白特別好,唾液酸有益小孩智力發育;即食燕窩放入燉壺煮半小時就可食用;市區內可以派送,煮好,客人拿到手還是熱的;每天3克加150高升的水,早晚空腹吃;零脂肪,可做夜宵代餐;吉祥燕窩,裝的罐子是大豆纖維做的,可降解;燕子沒辦法喂養,在飛行中捕食活體;2013年創立御森燕品牌;燕窩產地分布百分八十在印尼,百分十五在馬來西亞,百分之五在東南亞一些國家;金絲燕做的燕窩才能供我們食用,金絲燕生長環境溫度要求在22——36度;燕窩好不好取決于原材料的新鮮度,好的燕窩是淡淡的蛋清味;燕窩越干越好,我們的燕窩不需要放在冰柜里;金絲燕做一次窩下一次蛋,一年會下三到四次;今年沒有采掉的燕窩明年燕子繼續在上面做,累積高了會導致里面的小燕出不來;一個燕窩從兩只燕子產蛋孵化到長大飛走整個過程約120天時間;……。
活動的最后節是品嘗98元一份的燕窩下午茶,白瓷托盤上三個盛放不同食物的玻璃器皿一字擺開。很雅致,燈光下,燕窩晶瑩透亮,紅艷枸杞子點綴;水果盅里紅草莓、綠薄荷、紫蓮霧,黑藍莓,黃花瓣色彩美艷誘人。
御森燕沿街店面,在筼筜路,西堤別墅靠海灣公園這邊,內部布置雅致,外圍環境綠樹紅花,門前馬路過去就是筼筜湖,湖面水波粼粼,岸邊白鷺突起突落。應酬不斷,餐餐魚肉的老板換個口味讓腸胃歇息一下,到御森燕吃個養生餐,或有小資情調的白領來此品嘗個燕窩下午茶是不錯的選擇,餐后,到筼筜湖、海灣公園走走看看,可謂既美食又美景。
(文/山野林子)
責任編輯: 華瀟穎、賴旭華、晏鳳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