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記者 林施赟 攝影 王協云)12月18日下午,在廈門東海域50米的海底,隨著鋪軌機牽引著最后一組25米長鋼軌,緩緩駛入位于軌道交通3號線過海段左線的接軌點精準落位,3號線(廈門火車站至蔡厝站)實現軌通,在“百日沖刺行動”期間,廈門軌道集團順利實現又一控制性節點工程目標,向著3號線開通初期運營目標邁出了重要一步。

軌道交通3號線火車站至蔡厝站段全長26.5Km,設車站21座(島內車站12座,島外9座)。全線在蔡厝新設1座主變電所,島內利用1號線火炬園變電所,共享園博苑控制中心。3號線是銜接島內中心城與島外東部副中心的軌道干線,是構成軌道交通線網“田”字形主骨架的骨干線路和聯系所有軌道交通線路的核心線路,建成后將有力助推我市“島內大提升、島外大發展”,助力廈門的“兩高兩化”城市建設。
自2019年6月開始鋪軌以來,軌道集團組織各參建單位優化施工組織、加強資源配置,克服了工期緊迫、交叉作業、長距離鋪軌等諸多困難。
優化組織,增加投入
為提高作業效率,廈門軌道集團在3號線沿線共設鋪軌基地6處,配置鋪軌設備14臺套,同時采用軌排預制工藝,提高了生產能力,比預計的鋪軌工期縮短了20%。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軌道集團會同參建單位中鐵十一局,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產,春節期間不停工,作業高峰期300多名工人駐守工地,最多10個作業面同時鋪軌,最終實現工地不停工,工人零感染。
在鋪軌作業時,軌道集團和中鐵十一局打破國內常規邊溝施工工藝,采用“吊模鋪軌工藝”這一國內領先的技術創新舉措,將道床和邊溝同步鋪軌,加快了鋪軌進度,提升了鋪軌效率。
科技引領,管理提升
在鋪軌施工過程中,軌行區安全管理、軌道平順度控制是重點,為按期高標準完成建設任務,軌行區管理采用“安全智慧云平臺”,通過遠程信息、視頻控制,實現了鋪軌施工中對軌行區車輛、人員進出從時間、空間上進行有效安全管理。
為解決軌道運行速度快、乘客舒適度的問題,該線路采用高鐵CPⅢ精密測量控制網技術,尤其是在3號線過海段的鋪軌現場,面對最大28‰的鋪軌坡度,軌道集團會同中鐵十一局,嚴控鋪軌精度,對軌道的軌面標高、方向、水平、軌距進行精密控制測量,最終保質保量完成鋪軌任務,確保列車平穩運行,提高乘客舒適度。
在全線鋪軌的鋪軌過程中,采用整體道床扣件多層覆蓋保護措施,對道床扣配件、鋼軌分別采用鞋套、包裝袋、覆隔離膜方式覆蓋保護,該舉措既提高了整體外觀的美觀性,也減少對鋼軌、扣配件的污染,還防止對鋼軌、扣配件原材修飾污染,實現道床結構的外觀整潔和美感。
決戰過海,精心策劃
五緣灣站-劉五店站過海區間長約6.5公里,且受制于前序專業交叉影響,導致進場較晚,面臨著工期緊、材料運輸困難、隧道通風條件差、施工人員人身安全風險性增大等眾多難點。
項目首先采取增加鼓風機,最大程度加速空氣流動速度;其次為施工人員配備防護設備,增加施工安全系數,有效保證了施工人員人身健康;此外制定無軌施工方案,在鋪軌作業前進行隧道打孔及安裝托架工序,超前鋪軌作業,有效避免因交叉作業而面臨的各項風險及影響進度的不可控因素。同時施工組織上由“單向順鋪”調整為施工組織難度更大“雙向對鋪”,人員和設備雙倍投入,全力確保工期。
軌道交通3號線廈門火車站至蔡厝區間實現軌通,是3號線建設施工的標志性節點,后續軌道集團將全力推進設備安裝及調試等,為綜合聯調和列車上線奠定堅實基礎。
鏈接:
“百日沖刺行動”期間3號線(火車站至蔡厝)大事記:
2020年9月18日五緣灣停車場實現工程車進場
2020年9月26日火車站至蔡厝區間洞通
2020年9月26日島內段接觸網送電完成,島內段電通
2020年9月28日島內段列車上線
2020年10月3日五緣灣停車場實現列車進場
2020年11月20日過海段右線軌通
2020年12月18日過海段左線軌通暨火車站至蔡厝區間軌通
責任編輯: 李伊琳,賴旭華